阿根廷葡萄酒業商會的統計數據顯示,該國去年產葡萄酒9.4億升,比2015年減少4億升,為近50年來的最低水平。阿根廷也由2015年的全球第五大葡萄酒生產國將降到目前的第九位。
阿根廷葡萄酒商會釀酒技術專家阿爾圖里亞表示,阿根廷出產葡萄的95%都用于釀酒。而該國70%的葡萄出產自安第斯山腳下的門多薩省。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去年這個省份的降雨量和低溫天氣持續時間都大大超過往年,造成該地區葡萄大幅減產,全國葡萄酒的產量也相應下滑。產量減少直接影響了阿根廷的葡萄酒出口。2016年阿根廷葡萄酒出口量同比減少2.6億升,降幅達3%。
阿根廷著名紅酒品牌“諾頓”酒業公司市場部經理卡利表示,阿根廷葡萄酒出口減少的根本原因是生產成本上升,讓阿根廷紅酒喪失了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力??ɡJ為,2009年到2015年底阿根廷前政府采取的農產品出口征稅和強制固定匯率政策,增加了該國葡萄酒的生產成本,讓阿根廷紅酒在國際市場上遭受冷落的局面延續至今。此外,雖然現任政府已取消農業出口稅并穩定了匯率,但阿根廷一直以來的高通脹率讓國內物價不斷上漲,原料價格和人工費用增長尤為明顯,且漲幅已超越此前政策性影響帶來的高成本。
與此同時,阿根廷葡萄酒在國內市場的銷量也出現萎縮。2016年,阿根廷國內葡萄酒消費量同比下降8.3%。
阿根廷“博斯凱特”酒莊總裁安妮·博斯凱特表示,阿根廷葡萄酒在本國市場銷量下降的主因是產量下降和價格過高。博斯凱特說,阿根廷人有飲用葡萄酒的傳統,以往國內紅酒價格遠遠低于啤酒。但近兩年,由于釀造成本上升,國內普通紅酒價格以高于啤酒。加之不斷加劇的通貨膨脹,民眾改變習慣首選購買的是價低的啤酒,嚴重打擊了葡萄酒消費。
阿根廷酒類銷售分析專家賽恩斯則表示,打擊阿根廷葡萄酒產銷的另一個因素是進口外國紅酒的數量逐年增加。賽恩斯分析說,智利等國外低價葡萄酒進口量的增加分食了阿根廷葡萄酒在本國市場的份額。還有一些阿根廷酒廠為降低成本,采取引進外國紅酒原漿再勾兌或分裝銷售,不僅影響了阿根廷高品質葡萄酒的聲譽,更嚴重制約了本地紅酒產量。
阿根廷葡萄酒業界人士普遍認為,走出目前困境的最佳途徑是盡可能降低成本調整價格和進一步開拓海外新興市場,尤其是必須抓住中國市場。
阿根廷葡萄酒釀造業觀察中心主任拉達表示,近十年來,中國葡萄酒市場迅速增長發展迅速。去年中國國內葡萄酒消費量同比增長6.9%,為全球第一。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大國。而目前中國只是阿根廷紅酒第七大出口目的地國,對華銷售量也僅占不到3%,兩國的葡萄酒貿易發展空間巨大。
拉達還指出,智利和阿根廷分別是拉美地最大的和第二大葡萄酒出產國,兩國間有著激烈競爭。隨著2015年中國與智利自貿協定減稅期的結束,雙邊貿易基本上實現了零關稅。在中國銷售的智利紅酒的價格與智利國內持平,甚至比智利本國還要低廉。2016年,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智利紅酒的最大進口國。
拉達認為,中國已經成為智利葡萄酒業發展的主要動力,阿根廷這方面也應積極效仿不應落后。但拉達同時也強調,由于沒有像智利一樣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目前阿根廷在中國市場沒有價格優勢,而價低關稅是擴大對華出口的關鍵。他希望兩國政府能就實現雙邊自由貿易達成更廣泛的共識,推動阿根廷葡萄酒對華出口的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