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出生在60、70年代的人對這些字眼都有印象,以前很多新鮮玩意都有一個“洋”子,滿清時期著名的,洋槍、洋炮。還有;洋裝、洋煙、洋火、洋油、洋布、洋車、洋酒等。
新中國成立后,一切生產生活從零開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一個;生產量大國、消費大國逐漸轉變為,高新技術研發和精致消費轉變!經濟發展的速度讓世界上眾多頂級品牌(產品)銷往中國。
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其汽車和電子產品主要銷往中國市場。
洋酒也是。蘇格蘭威士忌、干邑白蘭地、龍舌蘭、伏特加等外國酒擺滿了中國的大小酒吧!特別是威士忌的酒種較多;芝華士、尊尼獲加、杰克丹尼、帝王、占邊、皇家禮炮等等,酒吧必不可少。
全球高端葡萄酒的銷售市場還是中國。根據2016年數據顯示,中國進口葡萄酒排名前十城市如下。
最可怕的事情是這樣一個情況。
根據360搜索指數的人群屬性分布,20-29歲的人群對紅酒的關注度最高,20-39 歲的人群整體占比達到57%,紅酒的人群定位與“愛購物、小資生活、懂浪漫、及、財經高手”等有著較為密切的相關度。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江浙、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天津、等地區的關注度較高。
這說明了;我國經濟發達地區飲用酒種正在發生了大規模的變化!而這些葡萄酒市場里,中國國產葡萄酒竟然占比不到10%,這值得我們從業者警惕。
進口葡萄酒完全占領了我國高端商務用酒市場,并從高端商務飲用市場逐漸覆蓋自飲市場和民間宴席市場。
我在考慮,中國白酒會被外來紅酒、洋酒“革命”嗎?我們的“白酒”從業者們現在抱著驕人的銷售成績,有沒有想過有一天我們中國的白酒和中國人漸行漸遠?
今年參加過幾次商務會議,其中:
有2次是:白酒+紅酒+飲料(上海)
有3次是:紅酒+飲料(浙江)
紅酒為什么在沿海城市運行的很成功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早一代喝紅酒的人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采訪了浙江某集團公司董事長,他說那時候是他們喝洋酒是為虛榮心而喝,其實不是喜歡喝紅酒,而是處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很多人一直想甩掉自己是農村人的帽子,不玩點“洋”的東西就顯得落后“土”,其實喝洋酒或者紅酒主要是因為宴請客人。但是;在那個時代,喝紅酒或者洋酒成為一種新的時尚,成為有身份、有資產、有地位的人、而且價格要貴;越貴越有面子,不能便宜,便宜了掉身份。
2、一個時代的影響。從80年代開始,陸續有很多外商進入中國來投資,這主要表現在沿海一帶,80年代我國還非常落后,很多人都沒見過世面,什么都覺得新鮮,中國最早出現紅酒、洋酒的公共場所是,高級飯店和舞廳。特別看見電視里的香港大片經常有這么一個鏡頭,大老板、或者黑幫老大都是夾著雪茄、喝著洋酒,感覺很高大上。抽雪茄喝洋酒是那個年代年輕人最大的幻想。
3、中國國際化城市的提升,很多高端商務應酬和國際化商務應酬,紅酒成為了必須品,外國(PARTY)在年輕人中流行已久,一群;高學歷、高薪資、高大上、各種高的出現,為外國酒推波助瀾。
甚至有許多白領以上的階層,對中國的白酒一無所知,卻對國外的酒文化頗有理解,這讓我在一次聚會中大吃一驚,為什么他(她)們要去了解這些國外的酒文化呢?原因是他們覺得外國的酒文化很浪漫、有情調、有品位。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如果你沒有點酒文化知識,開派對你拿什么交流(炫耀)?
我問一位海龜,我說:你們喝紅酒對紅酒有那些理解?
他說:紅酒得分為兩個層面來講!
1、紅酒是純天然、有機葡萄壓榨發酵而成,0添加,健康、美容養顏。
2、紅酒代表;時尚、浪漫、有情調、懂品味。而這些都是白酒沒有的!
我說:你對白酒有什么樣理解?
他說:偶爾我也喝白酒,白酒最大的問題就是度數高,容易喝醉,口感太刺激!回家過節之類的也會喝點白酒,平常在城市里不喝白酒,1;不喜歡喝白酒,2;我的圈子里面大多都不喝白酒,沒有氛圍。
我說:你平常買過白酒嗎?都什么品牌或者香型、高度還是低度?
他說:買啊!給老爺子,長輩們買!品牌主要還是買一些名牌產品吧!我們家老爺子喜歡喝濃香的!一般買50多度的吧!老爺子說過高度的是原酒,低度的都是加水了的。
我說:你覺得我們中國白酒和外國洋酒你更喜歡那種?
他說:這個沒有什么對比性,主要看人、看場合,比如我們高中同學聚會就喝白酒,其實,最關鍵不是喝什么酒,而是看在什么場合和什么人在一起喝,酒只是一個助興的媒介,它的一切我們并不關心。
我說:你對國外的葡萄酒洋酒那么了解,中國白酒你了解多少?
他說:了解國外的一些酒文化這和我出國留學幾年有一定聯系,主要還是自己喜歡這些酒和這些喝酒的場合,白酒大概的一些名酒都知道,只是平時很少接觸就不去了解。再者;白酒在外面沒有多少人知道(國外)。
我說:白酒的有益成分可比國外的洋酒、葡萄酒等高的多啊?
他說:還是那句話,這跟喝酒沒多大關系,主要看是什么人、什么場合!中國的白酒太老土!以前在飛機上經??匆?ldquo;水井坊”的廣告,但是我從未嘗試!
從上面的對話中我們已經了解了現在部分年輕的主流消費群體正在離我們而去!他們對白酒,不感冒、不關心、不在乎、不飲用,這是一個多么嚴重的問題?這是明顯的消費斷層?
現在的90后和未來的00后我們更加難以想象!
中國的酒類從業者如果不能更好的“對話溝通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未來這個斷層將越來越大”,以后白酒的前途可謂堪憂!
中國的白酒企業大多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自我陶醉,自說自話,天下第一!還有就是刨文化、刨歷史。
不過也有些企業做的比較好。例如,茅臺在培養經銷商的接班人,茅臺稱之為(茅二代)這也是為企業下一步的良性發展打下基礎。
前段時間看見瀘州老窖和某電視劇合作打造的“桃花醉”利用熱門IP這一招得到了可行性的驗證。
其實在都市現代電視劇中場景里植入白酒產品是對斷層消費者的一種引導,設想一下,當這個不喝白酒的人看見自己喜歡的偶像在餐廳里推杯換盞,喝的美不勝收,他(她)會怎么想?
當然,我還是一直強調的是“人與產品、交互、對話”讓產品和消費者之間產生某種關聯,哪怕是;產生點興趣、話題、場景聯系等......(酩悅 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