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五糧液集團公司承辦的2017中國低度白酒發展高峰論壇在成都召開。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劉捷、宜賓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杜紫平、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宋書玉、江南大學副校長徐巖等領導、專家以及73家規模性酒企代表、著名運營商代表以及100多名媒體人出席了本次活動。
河南張弓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釀酒大師孫西玉在論壇上做了主題演講。他說,低度白酒是我國白酒行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新產品,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白酒的消費逐步由高度轉向低度,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社會上出現了如“低度酒都是酒精勾兌的”等對低度白酒污名化現象,引起人們對低度白酒認識的混亂,影響了白酒健康發展。孫西玉就低度白酒產生發展取得的成績進行了總結,對有關低度白酒的謠言進行了批駁,并就如何為低度白酒正名提出對策,以促進白酒行業發展。
關鍵詞:低度白酒 污名化 正名
按照國家標準產品分類規定,低度酒是指酒精度25%vol-40%vol的一類白酒。低度白酒是我國白酒行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新產品,因經過加漿降度及吸附過濾等,相對高度白酒口感更柔和,也更安全更衛生,在酒度上與國際蒸餾酒更接軌。自1973年河南張弓酒廠郭宗武先生采用“冷凍過濾法”首創38%vol低度酒以來,在白酒行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發展迅速,目前50%vol以下的降度和低度白酒占總產量的80%以上。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們對低度白酒也出現一些誤解,甚至出現“低度白酒都是酒精勾兌,高度酒才是純糧釀造的”、“喝低度白酒可導致股骨頭壞死”等被污名化的情況,引起人們對低度白酒認知的混亂,部分消費者不再消費低度酒,甚至不再消費白酒,長此以往必將嚴重影響白酒行業健康發展。這些應該引起業界的思考和高度重視,對這些污名化低度白酒的現象進行批駁,查找產生的原因,回顧總結低度白酒發展歷史,普及白酒知識,特別是低度白酒知識,并提出為低度白酒正名的措施,弘揚低度白酒是白酒發展方向的正能量,促進白酒行業健康發展。
1 低度白酒被污名化現象表征及批駁
“污名”一詞來源于希臘,指希臘人在奴隸、罪犯、叛徒身上畫上標志,來標明道德異常者或者壞人。在當今信息發達的社會,污名已經從靜態詞匯演變為一種動態過程,即污名化也是指一個群體將人性的低劣強加給另一個群體之上,偏向于負面的特征刻板印象化,并由此掩蓋其它特征,污名化具有破壞性,快速污染性,不易消除性的特點,類似的人或物、甚至產業等都會受到污染,當污名化形成這種標簽就很難消除,甚至發展成為一種文化偏見,如“黃禍論”、“城管”等。
“低度酒就是酒精香精加水而已”,“低度酒都是酒精勾兌的,高度酒才是糧食釀造的”,這些在專業人士看來非??尚Φ拿},不值一駁,可廣大消費者由于缺乏白酒知識,出于寧肯信其有的心理受這些謠言的影響。針對低度白酒被污名化的現象,業界必須認識到其危害性,加以剖析,予以回擊,以正視聽。在此選取幾種針對低度白酒的謠言,并從專業角度進行分析:
謠言一:“低度酒真相:一個忽悠中國人幾十年的騙局”——生拉亂扯。
根據一篇謠言文中所寫“你以為“加漿”是個多么高大上的東西?低度酒真的對健康有益嗎?如果你還是這樣以為,那你就out啦!讓你了解那些忽悠了我們幾十年的低度酒真相”。文中夾雜、摘錄、拼湊一些詩詞、似是而非的概念,配以夸張的插圖,極盡抹黑曲解低度白酒之能事,我們業內人士讀了為之憤慨,業外人士讀了為之疑惑。文中觀點互相矛盾,以偏概全。數千年來,中國酒都是以低度酒為多,就現在而言,高度酒、低度酒與質量高低是不同的概念,就是白酒行業根據市場需求,售價高低、消費對象、銷售地域、消費者習慣不同,按照國家相關標準進行生產,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產品。消費者可以根據個人喜好、經濟能力選定商品。至于說“加漿降度”,是白酒釀造中的正常稱謂,業內從未把加漿作為賣點。何謂加漿,據查證,“漿”的概念最早出自于《周禮·天官·酒正》中:“辨四飲之物,三曰漿。又漿,水也”。業內“加漿”的提法是沿用古代稱謂,并非是此文章中寫的為了粉飾事實。在業內“甑、油梁、打量水、二鍋頭”等古語沿用至今,彰顯了白酒歷史的悠久,文化底蘊的深厚。某些謠言制造者以此來抹黑低度白酒,正說明了其膚淺。
謠言二:“低度白酒都是酒精勾兌的,高度白酒才是純糧固態釀造的 ”、“低度白酒就是酒精香精加水勾兌成的”、“低度酒就是高度酒簡單加水而成”、“要喝就喝高度酒”——混淆概念。
這幾種說法有些類似,混淆了勾兌、酒精度、純糧、固態釀造、好酒差酒等多重概念。這些概念對于我們專業人士是非常簡單的問題,可是對普通消費者就會是一頭霧水。
首先,不能一提白酒“勾兌”就與“劣質酒”、“工業酒精”劃等號,“勾兌”是白酒生產的一道正常工序,而現在勾兌一詞在消費者心中已成為劣質酒的代名詞,也讓眾多廠家在宣傳中避之不及。
其次,酒精度是指100毫升酒液中20℃時所含酒精的毫升數,是酒度高低的一個客觀性指標,這里所說的酒精,沒有規定是什么原料什么工藝生產的,所以說高度酒是純糧固體釀造的,低度酒是酒精勾兌的是無稽之談。
另外,按照白酒相關國家標準,以濃香型為例,我國的白酒根據生產工藝使用原料的不同分為:固態法白酒,執行GB10781.1—2006;液態法白酒執行GB20821—2007;和固液結合法白酒執行GB20822—2007三類。固態法白酒不準加入非發酵性物質,而對于液態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而言,允許添加符合國家標準規定的食用酒精(符合GB31640—2016)、食用香精(符合GB2760—2014)。所以,酒度的高低與是否用酒精勾兌、純糧固體釀造是不同的概念。
謠言三:喝低度酒可以造成股骨頭壞死——危言聳聽。
股骨頭壞死致病機理主要是由于股骨頭血管血運不足造成的,致病原因有外傷如骨折、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長期大量吸煙、酗酒等等。就酒精引起的股骨頭壞死而言,是由于“長期、大量、酗酒造成”血液粘稠度升高,脂質代謝紊亂造成供血不足,骨質疏松,從而造成股骨頭壞死,而謠言制造者將股骨頭壞死的帽子直接扣到低度酒頭上,是典型的污名化行為。凡事皆有度,君不見還飲水過量引發的水中毒這類疾病,飲用白酒、葡萄酒等酒精類飲品亦然,酗酒及短時間內大量飲酒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應當引導消費者盡量避免為之。
謠言四:低度白酒含鉛——鉛從何來?
鉛為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是Pb(拉丁文Plumbum;英文lead),原子序數為82,是原子量最大的非放射性元素。鉛是柔軟和延展性強的弱金屬,有毒,也是重金屬。白酒生產工藝中與鉛這種重金屬毫無關系,低度白酒生產工藝同樣是選用符合衛生標準的原酒等材料加漿降度勾兌調味,采用冷凍過濾法、活性炭吸附法等工藝進行后處理,一些有害成分更少,更干凈更衛生,這些與重金屬鉛無任何關系,低度白酒含鉛這種說法為無稽之談。
經考證,這種說法的緣由是因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由于白酒儲酒容器酒罐、酒桶、蒸餾器具用錫制容器,會有鉛的溶出問題,所以才會有白酒含鉛的事情發生,但目前酒廠所用的器具基本不銹鋼化,已經沒有可能會有鉛進入酒中,因此不僅低度白酒不含鉛,高度白酒同樣不含鉛。
謠言五:喝低度酒可能會陽痿。
這種說法是非常不負責任。我們知道相同檔次的高度、低度白酒就是酒精度的不同,內在成分沒有本質上的差別,是低度白酒中什么成分會導致陽痿呢?據請教男性科專家,小酌怡情,少量飲酒,愉悅身心,有助男性興奮;大醉傷身,醉的像爛泥什么事也做不成。假如“喝低度酒會導致陽痿”成立的話,我們是否可以坐等日本、韓國絕種了,因為日本燒酒、韓國真露只有二十幾度、十幾度,比我們的低度白酒低的多。就單單從酒精度來說,葡萄酒、啤酒酒精度更低,是否就更不能喝了。
此外,除了以上反駁的幾種謠言之外,還有一些針對白酒或者低度白酒更無稽之談的謠言如“白酒勾調時加敵敵畏”、“白酒為了掛杯加塑化劑”、“震驚:國家領導人為什么只喝醬香,知道真相,我驚呆了”等更無稽的言論,筆者不再逐一反駁,這些謠言的共同特征就是引起香型、地域、酒度、酒種之爭,以下將通過回顧低度白酒的發展歷史及低度白酒的釀造工藝等為低度白酒正名,并提出低度白酒正名的對策建議。
2 低度白酒被污名化的原因
近年來有關低度白酒被污名化的現象層出不窮,究其所以,孫西玉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自媒體時代某些人為了吸引大眾眼球,出格失范。這是最好的時代,亦是最壞的時代,獵奇獵新,信息爆炸。新媒體、直播網站的迅猛發展給了每個普通人成為新聞制造者與傳播者的機會,在帶來很多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謠言訊息的大量產生。以直播為例,主播們為了能迅速走紅,把低俗當笑點,這是白酒謠言的主要制造者。2017年初,有一段有關“白酒加水混濁和假酒判定方法”視頻錄像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并在視頻中公開斷定某白酒企業生產的白酒為假酒、化工酒、工業酒、酒精酒,造成了及其惡劣的影響,相關部門雖然進行了澄清,但是虛假信息已進行了大量傳播的狀況下,收效有限。
消費者,包括白酒行業內部營銷人員等非專業人士,欠缺專業白酒知識易被誤導。和其他行業的專業知識一樣,白酒專業知識因其專業、艱深的特性不被從業人員以外的人所了解。行業內非釀酒技術人員如銷售人員、管理人員,對專業知識往往也只是一知半解,對謠言不加鑒別也不會鑒別,跟風轉發,成了謠言推手。絕大部分消費者又沒有專業知識無從判斷信息的正誤,出于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致使謠言的進一步擴散及傳播。
利益相關方別有用心的引導。低度白酒占據了大量的白酒市場份額,某些利益相關方為了自身短期利益而無視行業的長遠利益,為了能夠讓高度酒尤其是收藏類高度白酒保值增值,故意傳播低度白酒的虛假訊息,造謠生事。如前文所說謠言一:“低度酒真相:一個忽悠中國人幾十年的騙局”。經查證此文為一個設在江西南昌的老酒收藏平臺為了達到增加點擊量,提高關注度,推廣他們所謂收藏“老酒”的目的所寫的,閱讀轉發量128萬之多,造成的影響可見一斑,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和重視,必須及時進行撥亂反正。
白酒行業內部,有些企業行業責任心不強,對謠言采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甚至某些企業為了自身利益,打壓競爭對手,雇傭槍手,臆造概念,誤導消費者。這種行為非常短視且愚蠢,白酒行業本為一體,消費者其實在看消息的過程中不會再去過濾區分低度酒、高度酒,而是會對整個行業的印象冠以混亂、有害的印象,這種行為從根本上傷害了整個白酒行業的利益。如“喝低度白酒可以導致股骨頭壞死”就是我們業內雇傭槍手制造出來的。
3 低度白酒的正名
低度白酒是中國白酒劃時代意義的創新產品——低度白酒歷史回顧
回顧低度白酒發展的歷史,總結白酒低度化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普及低度白酒生產技術,是為了更好的展望未來,找到白酒發展的方向,堅定我們白酒低度化的信心。
1973年低度白酒出現之前,中國白酒酒度除玉冰燒個別產品外,其它都是53%vol以上,絕大部分在60%vol以上,由于酒度高刺激性大,飲酒體驗差,白酒又被稱為“燒刀子”、“悶倒驢”, 讓眾多消費者望而生畏,消費群體非常有限,限制了白酒行業的發展。高度白酒降度以后出現失光渾濁,酒味寡淡,失去了原酒的風味和特色,始終困擾著白酒界。過去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始終未能突破。
1975年,河南省郭宗武先生率先研制成功38%vol張弓酒,開創了我國低度白酒的先河。為了解決高度白酒降度后出現的失光渾濁,酒味寡淡,失去了原酒的風味和特色的難題,先生經過艱難的探索,歷時4年,數百次實驗,研究了自來水加漿降度、蒸餾水加漿降度、低溫復餾、加熱溶解等方法后發現,在降度過程中,酒中所出現的白色顆粒和白色絮狀物是隨著酒度和溫度的變化而使其溶解度發生改變,因此采用將溫度降到零下15℃至18℃,待白色顆粒和白色絮狀物大量形成后,將酒樣在低溫下分別過濾后觀察,38%vol以上的酒樣都達到了無色透明。在保持原酒風味方面,采取了提高基酒質量、加香泥板、回酒發酵、中高溫曲配合使用等措施,成功解決了白酒的“混淡”問題。
1975年通過了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方心芳先生組織的鑒定,鑒定意見為:“色澤無色透明、香氣濃郁、綿軟醇和、后味甜長,具有瀘型曲酒風格,是目前我國第一個突破40%vol以下的曲酒”。
1978年12月在長沙由輕工業部召開的《全國名優白酒會議》上郭宗武先生作了“張弓低度大曲酒的研制”學術報告,無私的將低度白酒生產技術奉獻給了白酒行業,包括雙溝酒廠在內的許多廠家到張弓酒廠住廠學習。會上組織專家對38%vol張弓酒進行了鑒定并展開討論,輕工部領導潘裕仁在會議總結中指出:郭宗武同志首創的低度白酒是中國白酒的發展方向。
在1978年長沙會議上五糧液酒廠做了經驗介紹:1978年11月,五糧液酒廠采用“優選法”研制成功46%vol五糧液酒,數學家華羅庚致電祝賀:這是數學應用于生產結出的豐碩成果。
1979年雙溝特液在第三屆全國白酒評比中榮獲優質產品獎,這是首個獲得國家優質獎牌的低度白酒產品,對低度白酒發展起到了積極示范推動作用。
1979年,沈怡方高工,發表“優質低度白酒生產的幾個技術問題”,首次揭示了構成低度酒白色渾濁沉淀的產物是:棕櫚酸乙酯、油酸乙酯,亞油酸乙酯等高級脂肪酸乙酯,使原來低度白酒沉淀的“知其然”變為了“知其所以然”。
1984年,第四屆國家名酒評比中,共參評白酒樣品148個,低度白酒8種,評酒結果,38%vol洋河大曲、39%vol雙溝特液、38%vol張弓大曲、38%vol津酒獲得國家名、優酒稱號;1989年,第五屆國家名酒評比中,參評樣品331個,其中低度酒168個,17個產品獲得國家名酒稱號,53個產品獲得國家優質酒稱號,有兩個超低度產品:28%vol張弓大曲、28%vol洋河大曲獲國家優質酒稱號。
1987年3月,由原國家經委、輕工業部、商業部、農牧漁業部等“一委三部”在貴陽召開的工作會議上,提出“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蒸餾酒向釀造酒轉變、糧食酒向果類酒轉變、普通酒向優質酒轉變”等“四個轉變”和及中國白酒“十五規劃”:“優質、低度、多品種、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方針”。
2007年8月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河南省酒業協會,河南張弓酒業承辦了首屆中國低度白酒高峰論壇,會上專家們達成共識:低度白酒是白酒行業發展方向。2013年12月中國酒業協會主辦,河南省酒業協會,張弓老酒承辦了“中國低度白酒四十周年暨創新高峰論壇”。
低度白酒的面世與發展對白酒行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擴大了白酒消費群體,使白酒行業營業收入6000億元成為可能;改變白酒的“燒酒”不雅的形象;節約了釀酒用糧,增加了稅收;在酒度上與世界實現接軌,抵御了洋酒對中國市場的沖擊,保護了白酒黃酒民族產業;催生了低度白酒后處理技術和設備行業,促進了白酒制曲、釀酒、勾調技術進步。
低度白酒發展歷史的追本溯源,就是為了印證中國白酒低度化過程中,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領導,張弓酒廠、五糧液酒廠、雙溝酒廠等企業,郭宗武、方心芳、沈怡方等專家及廣大白酒行業科技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飽含著白酒行業的心血。并非謠言中所說的劣質酒、有害身體健康的化工酒,這種污名不僅損害了低度白酒,同樣損害了整個白酒行業的聲譽,因此亟須正視低度白酒被污名化問題,采取有效措施,為低度白酒去污名化,為低度白酒正名,下文中筆者將就此問題進行探討。
低度酒符合國際飲酒趨勢
白酒有數千年的歷史,發展到現在,已成為世界上六大蒸餾酒中產量最大、品種最多的蒸餾酒,但在國際上認可度低,推廣困難,除了地方飲酒文化以及口感方面的原因之外,度數問題可謂是一大阻礙。
從國際酒水度數上看,世界上威士忌、白蘭地等蒸餾酒的酒度多為37%vol—43%vol之間,日本燒酒為20%vol—30%vol之間。我國白酒經過多年的發展,酒度有所降低平均酒度達到了43%vol左右,但和國外蒸餾酒相比仍然較高。
此外,從國際貿易來講,世界上很多國家對進口酒度作了嚴格規定。例如,美國要求進口酒度不超過50%vol,日本要求不超過30%vol。
在國際上通行的酒產品分類中,白酒被包含在“濃度小于80%的未改性乙醇及其酒精飲料”和“任何嘗試的酸性乙醇及其酒精飲料”兩項目錄中,再加上“酒精嘗試在80%上及以上未改性乙醇”,從外貿口徑上“酒精和白酒”被籠統的歸為一類,不僅不符合實際且大大有失公允。要改變這種局面,除需要行業協會、政府部門與有關國際組織協調、溝通,在世界范圍內多進行白酒飲酒文化輸出外,順應國際飲酒習慣、口感、度數的白酒產品是改變這種情況的根本之義。
2013年1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在香港召開“西太平洋區域應對年輕人有害使用酒精會議”,來自西太平洋區域17個國家(地區)的代表與會,會議分析了過量飲用酒精對記憶力和學習構成長遠不良影響和年輕人在成年后對酒精的依賴,會議呼吁各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采取稅收、限制推廣、限制年齡和降低酒精飲用量等措施,減少酒精危害。
在剛剛結束的“2017國際酒與健康高峰論壇”會上,英國帝國理工大學、荷蘭瓦赫寧根大學、中國發酵研究院等權威機構最新研究成果證明:適量飲用低度酒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而大量、長期飲用高度或者超高度酒則相反。
從以上國際飲酒習慣、慣例、貿易、權威機構研究成果以及健康角度可以看出,低度酒是大勢所趨,低度化是中國白酒的發展方向。
4 低度白酒去污名化之對策
近年來中國酒業協會開展了“品質誠實、服務誠心、產業誠信”的“中國白酒3C計劃”,“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聯盟”在推廣理性飲酒、倡導行業自律,傳遞酒類產品知識取得了好的效果。但是要徹底解決中國白酒特別是低度白酒被造謠、被污名化的的問題仍然任重道遠。 為此筆者有針對性的提出以下建議:
由中國酒業協會牽頭由白酒骨干企業、科研院所、新聞媒體、白酒專家成立“白酒辟謠聯盟”。邀請專家舉辦線上科普講座,提高全民酒類知識素養,強化民眾謠言辨識能力;結合全國理性飲酒日舉辦大型線下科普活動,邀請專家學者、會員企業走進社區和高??破站祁愔R,并且可以聯合相關部門,建立網絡謠言黑名單,對被舉報多的微信公眾號進行警示。
加強白酒行業從業人員和消費者培養教育。紅酒行業在消費者教育方面起到了較好的示范作用,紅酒的宣傳著重于紅酒是一種日常約會飲品,讓消費者可以在輕松無壓力的情境下進行日常消費,并在宣傳中強調有益健康、高雅、品味等,這些無疑幫助紅酒企業贏得了眾多現代高消費人群的青睞。因此,筆者認為可以結合白酒行業自身特點,借鑒其發展較成熟的紅酒宣傳方法,加強對白酒行業的消費者教育。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傳播健康飲酒理念,宣傳正確的白酒知識,建立酒道館,讓人們了解酒、懂酒,掌握更多的關于白酒的相關知識,進行體驗式酒文化的傳播,尤其是向消費者傳播白酒文化的儀式感參與感。
創新宣傳模式,加強與新興媒體的合作,學習現代宣傳策略。網絡、手機媒體等新興媒體的蓬勃發展改變了人們的認知理念和信息接受行為,這些新興媒體正逐漸成為傳播的重要力量。目前宣傳已經發展到了自媒體的時代,任何人都能當博主,在微博,公眾號、朋友圈等信息平臺發表自己的言論,但目前白酒企業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傳媒與營銷越發凸顯其在消費者中的力量,網紅經濟、粉絲經濟都昭示著時代的變化,與以往僅靠紙質媒體、電視傳播有極大的不同,白酒企業應當及時重視新媒體傳播的力量,緊跟消費者需求進行轉型。在有傳播力量的媒體中與意見領袖合作,改變低度白酒被污名化的現象,提升白酒行業的形象。
加強行業自律,樹立白酒行業從業者要有社會責任心,實事求是,隨意夸大飲酒好處也是不足取的,如“喝白酒等于服57種中藥”,有虛假宣傳之嫌。應當盡量減少廣大消費者的誤解,樹立白酒行業是有社會責任敢于擔當的正面形象。
5 結語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的增強,白酒的消費逐步由高度轉向低度,低度酒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在發展過程中,白酒行業要共同擔負起責任,多方位,多層次把中國酒業協會倡導的:“酒與社會責任”落到實處,推廣理性飲酒、踐行社會責任、倡導行業自律、堅持以科學研究為基礎,傳遞符合公認科學理論的酒類產品知識,積極推動與減少有害飲酒相關立法與公共政策發布與執行,對社會上出現的有關白酒的謠言及時回擊,幫助更多的消費者掌握更多的關于白酒特別是低度白酒的相關知識,增強其對謠言的辨識能力,樹立正確的健康飲酒觀念,推動中國白酒向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