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督查在行動,酒瓶、紙張開啟漲價模式
近年來,政府全面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環境質量有所好轉。中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黃潤秋介紹:我國31個省(區、市)均已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至2017年底,京津冀區域、長江經濟帶沿線等14個省(市)要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
為此,中央啟動了四次環保督察,前三次覆蓋23個省份,初步罰款約8.8億元人民幣,立案偵查1183件,拘留1103人,約談13593人,問責11390人。
8月7日開始,第四次中央環保督察的8個督察組開始進駐各目標省份,覆蓋吉林、浙江、山東、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預計持續時間約1個月。
由此,面臨由環保帶來的產量減少、成本上升,各原材料廠家將成本轉嫁到下游酒企身上。鄆城玻璃行業協會全體會員商定自8月12日起對玻璃瓶產品進行提價。
在紙廠方面,有報道稱:在8月7日和8日兩天里,全國70家造紙廠中有69家上調廢止收購價,其中18家的漲幅超過每噸100元,最高為180元。
同時,各紙種價格也出現全面上漲。白卡紙方面,去年年底徘徊于5600元/噸上下,7月中旬已漲到6900元以上,漲幅超20%;瓦楞紙在4月初均價為每噸3715元,7月底達到4564元,漲幅也是超過20%。
全部停產一個月,步入“有錢也不一定有貨”階段
在8月14日以前,原材料還停留在“漲多少”這一階段。大家的關注點也在漲價方面,但是根據最新行情,原材料已經到了“有錢也一定有貨”的階段。
有消息稱,由于政府部門對環保的重視,各地環保局已經給各生產企業下發文件,8月14日到9月14日,沒有三證的(廠家)配合環保,停產整頓。十九大期間、全運會期間,無論證件是否齊全,各生產企業全部停產。
就在昨日,記者在朋友圈就看到了數條酒企人員對此事發布的動態。其中有人表示,公司得到準確消息,由于環保部門檢查環境污染,所有包材、原料、瓶廠全部停工一個月,等待環評檢測,接下來可能會導致中秋斷貨,提醒各位老板提前備貨。
還有人士表示:全國各地沒瓶子,成都停產,深圳停產,天津停產,北京停產,安徽停產,山東停產,山西停產,京津冀全面停產。全國嚴抓環保,三證齊全也要停產,終于到了有錢又不一定有貨的時代。
挑戰與機遇并存:酒業整合迎催化劑?
雙節本是酒水行業旺季,包材用量也將大增。同時,再加上今年白酒行情的全面復蘇,中秋、國慶更是重中之重。
在此時出臺嚴厲的環保政策,有相關專業人士指出:政府部門對各包材企業進行突擊式檢查,環保不達標的停業整頓,稍好點的購置相關設備。由此帶來包材產能減少,成本上漲兩個后果。而這部分“成本”將被轉嫁到“采購”企業身上,酒企的生產成本也將提升。
此外,還有人士進一步指出:如果僅僅是漲幾毛錢就能解決,那么問題還不嚴重。但是這次卻可能并不是多花點錢就能解決問題的。如果有酒企在事前沒有得到通知,沒有大量的備貨,那么在上游原材料廠停產后,部分酒企可能也將面臨停產的危機。
雖然,嚴格的環保規章給酒企帶來了一定得挑戰和“負面影響”。但是,更多的分析人士指出,從長遠看,環保嚴令對酒企起到的將是促進作用。
卓鵬戰略咨詢董事長田卓鵬就指出,由于包材在低端光瓶酒、低端盒裝酒和傳統小酒的生產成本中占有不小的比例,嚴格的環保規章將對這三類產品起到促進升級的作用。
同時,圣雄品牌營銷策劃機構創始人鄒文武表示:取代老舊作坊,進行整合是行業大勢,“國也家一定會引導酒業形成集團軍,在生產和品牌上都無優勢的散兵游勇未來生存空間會更小”。
鄒文武進一步表示:包材價格上漲會降低中小酒企的采購能力,從而變相擠壓中小酒企的生存空間,這就給了行業整合的機會。環保嚴令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加快行業整合的進程。(糖酒快訊 陳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