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酒的生產過程中看,白酒的儲藏是白酒制造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優質的白酒在釀造之后都要儲藏一年以上,口感才會較好。眾所周知,酒儲藏時間越長越好,但是這種觀念是片面的,決定酒品質的儲藏工藝有三大要素:時間、容器、環境,所以除了時間外,就是看儲藏的環境。
“中國第一酒鎮”茅臺鎮,位于貴州省遵義仁懷市赤水河畔,是川黔水路交通的咽喉要地,古有“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的寫照,茅臺鎮是中國醬酒圣地,域內白酒業興盛。1995年8月,大黔朝燒坊正式成立;1999年6月,大黔朝燒坊正式更名大黔朝酒廠,投入巨資在茅臺鎮上坪村傾力打造醬香型白酒生產基地,基地占地面積約300畝,年基酒生產能力4500噸,基酒儲存能力15000噸,所有基酒產品完全按照茅臺鎮傳統的生產工藝要求,嚴格按照節氣:端午小麥采曲、重陽高粱投料,全年分兩次投料,同一批料要經九次蒸煮、加曲、堆積發酵,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在此期間內,經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入池、高溫接酒、低糖化制曲、低水分入池、低出酒量、低酒精濃度等工藝使酒的品質極優,酒體香而不艷,低而不淡,豐滿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且飲后不上頭、不口干,為白酒中的珍品,同年組建研發團隊,用于新類型、新口感的產品研發;2005年11月,酒廠第一款自主研發的新型產品“洞藏老壇酒”正式面世!
在白酒界,貴州大黔朝酒業與眾多專家一致認為,天然溶洞的洞藏存儲方式和傳統的窖藏模式有本質區別。因為天然溶洞內常年恒溫,濕度適宜,空氣中微生物種類豐富,對原酒的保存和后天的老熟、生香,具有獨特的作用。
“洞中的環境對白酒品質的升華十分有利,在洞里存放一年相當于洞外存放三年的效果,酒的雜質釋放更加完全,口味更加醇厚。”著名白酒調酒大師吳曉萍充分肯定了洞藏對白酒品質的提升作用。
整個行業認為,“洞藏”這種具象化的描述很好的描述了洞中恒溫恒濕的天然儲藏環境,及其對于白酒品質的提升,顯然更有利于消費者接受;將窖藏3年的醬香基酒分裝于土陶小瓶內,再放在山洞2-5年,以求聚天地之精,汲植物之靈,洞藏出不一樣的醇,不一樣的香,不一樣的茅臺鎮醬香酒,所以,洞藏老壇酒誕生了!專家們把儲藏達二十年以上的好酒比做液體黃金,用此方法貯藏的白酒清澈、醇香,是一種理想的綠色飲品,有益于人們的身體健康,由此將形成白酒行業的下一個趨勢和市場賣點。
據了解,貴州省大黔朝酒業公司,位于“中國酒都”--仁懷市赤水河畔----茅臺鎮,旗下擁有營銷公司、茅臺醬香型白酒研究中心,現已發展成為地方政府公認的美酒河畔白酒行業“名星企業”,是政府重點掛牌保護企業。
目前,貴州大黔朝酒業普遍采用的是洞藏,使酒在自然靜態的環境中自然升華,更利于酒品質的成長。大黔朝白酒在歷經多年山洞儲藏后會更加風華醇美,愈久愈濃,愈久愈香,價值也會越來越高。
企業以“質量第一”為宗旨,以誠信、敬業、務實、創新、優質、高效為企業精神,極力打造“大黔朝”洞藏老壇酒,采用茅臺鎮本地糯高粱、小麥、水為原料,秉承貴州茅臺千年傳統釀造工藝,經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蒸餾取酒,整整一年生產周期精心釀制而成。
酒,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而中國人更是自古以來都非常重視以酒傳情,所以酒不僅是一種象征,更是代表一種情誼的傳遞。大黔朝酒業作為白酒行業的先行者,推出洞藏酒,將源遠流長的洞藏酒文化進行傳播推廣,讓原漿洞藏佳釀走進平常百姓人家,引領健康時尚的酒文化風潮。(糖酒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