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蒸饅頭一定要在和好的面團中加入酵母,釀酒同樣離不開“酵母”——酒曲。甚至可以說,釀酒的入門是從制曲開始的。
那么,仰韶彩陶坊酒為什么能夠與眾不同?白酒圈里都說“生酒香,塑酒格,妙在一曲”,仰韶的制曲工藝到底有什么匠心獨運之處?讓我們一起去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
酒曲,中國酒的靈魂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酒作為一種鮮明的文化符號,從上古到當今,相沿承傳,持續滋潤著中華民族的情感和魂魄。
我國的釀酒史源遠流長,若問釀酒的精髓何在?白酒行業中“曲為酒之骨”的說法或許給出了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關于酒曲釀酒,最早的文獻記載可以追溯至周代《書經》:“若作酒醴,爾惟曲糵”。其后,在《淮南子》《禮記》《左傳》《說文解字》《齊民要術》等多部歷史典籍中均有關于酒曲的記載。
現代科學研究揭示了酒曲釀酒的奧秘。酒曲里富含各種微生物和發酵菌,當與糧食混合后,這些微生物會分解成各種酶類物質,使糧食里的淀粉、蛋白質轉化成糖類、氨基酸,進而分解成乙醇、乙酸乙酯和其他成百上千種香味物質。所以說,酒曲的品質直接決定了酒的質量等級和香味成分。
七宗“最”,奠定陶香臻美品質
隨著歷史的推進,酒曲的品種演變多樣。從最初的散曲發展到生衣曲,后來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曲丸和曲餅??傮w而言,現代白酒的酒曲種類主要有大曲、小曲、紅曲、麩曲等。其中以大麥、小麥、豌豆為原料的大曲因其曲胚塊頭最大、原料成本最高、發酵周期最長、養護程序最繁、消耗用量最大、傳承時間最久以及所釀酒質最好的“七宗最”在歷朝歷代僅有皇室貴族獨享。
而今,大多數名優白酒依然采用著傳承千年的大曲工藝,其中包括以仰韶彩陶坊為代表的陶融型白酒。
解密:仰韶制曲“六步神功”
中國的酒文化與其他傳統文化一樣,由表到里彰顯出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東方價值觀,制曲也是如此。
仰韶制曲對時令的要求無比嚴苛。農歷二月制曲,出曲在三月,名曰桃花曲;八月制曲,出曲在九月,名曰菊花曲;三伏天制曲,名曰高溫伏曲。這些優雅的曲名與曲胚中的花香交融,衍生出的是華夏民族基因中的詩意。
另外,在制曲工藝的世代傳承中,仰韶在傳統之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改良,形成了一套與眾不同的制曲“六步神功”。
第一步:優質的大麥、小麥和豌豆多次篩選后,粉碎為爛心不爛皮的“梅花瓣”。
第二步:以醴泉水拌潤原料后,制成曲胚。多年來,仰韶一直堅持著手工制曲的傳統技藝,所制曲胚不但香氣濃郁,質地細膩,而且透氣性能和淀粉利用率均大大提高。
第三步:送曲胚入陶屋培養。陶屋——一種新型制曲設施,為仰韶首創,其四壁有微孔,極利于排潮保溫和微生物富集。陶屋內,一座曲胚堡壘筑就后,鋪草簾以利培菌,支竹竿以透空氣,關門窗以保曲溫。
第四步:當曲胚披上一層雪白外衣,說明微生物的數量達到了一定程度,此時,曲胚初步具備了發酵內力。此時,要隨著曲溫變化,30多天的時間里翻曲5~6次,一可讓曲胚內的酶活力和有益釀酒微生物數量達到巔峰,二可達到足夠頂火溫度,產生復合“焙烤”曲香。
第五步:曲胚的養護階段中,控溫是關鍵,其直接關系釀酒微生物的生長數量和質量。不同階段對溫度的要求是不斷變化的。為此,工作人員要不分晝夜每隔2個小時對曲胚進行一次體檢,并根據體檢結果采取升溫和降溫等一系列措施。
第六步:定型。在陶屋休養1個多月后,曲胚走出幽暗的陶屋,在相對干燥的曲房冥想3~6個月后,曲性愈加柔和醇凈。最終,這些富含釀酒微生物的曲胚走向釀造車間,參與到發酵釀酒的熱潮中,蘊潤出甘醇美酒。
制曲和禪修,仰韶制曲人這樣說
仰韶酒業的一位老曲工把制曲的過程比喻為禪修。唯有學會與酒曲中不計其數的微生物對話和相處,用心感受它們的情緒和呼吸,才可能把自己的熱情和技藝融入進去,從而得到豐碩的饋贈——那一塊塊曲胚表面如覆白霜、斷面泡氣宛若繁星的曲中珍品——仰韶陶融型滿天星大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