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電商將成高端酒深度調整后的新生平臺
從去年開始,古老傳統的白酒行業開始全面與新潮時髦的電子商務“親密接觸”。2013年隨著中央出臺一系列約束消費的新規,高端白酒銷售遭遇嚴重打擊,一些名酒價格也只能“高臺跳水”。行業人士分析,2013年是中國白酒行業近10年來的一個“分水嶺”。
這一輪行業調整中,消費者的目光投向了白酒電商。白酒垂直電商憑借靈活的價格策略,迅速聚集人氣,實現了銷售業績的逆勢上揚。正當整個白酒行業跑步進入“電商時代”時,中酒網在去年“雙十一”網購狂歡期間異軍突起。后來居上的中酒網高舉O2O大旗,正式掀開了O2O與B2C的白酒電商模式大戰。
“一切沒有物流供應鏈的酒類O2O都是偽命題。”中酒網董事長賴勁宇喜歡在各種場合闡明這一主張。中酒網在北京推出“一時達”服務,消費者通過官網或手機下訂單,中酒網線下門店來負責配送上門。賴勁宇認為,“移動終端+互聯網技術+物流供應鏈+線下連鎖”的全格局將增強服務的精準度與速度,相比B2C更具競爭力。
統計顯示,2013年電商渠道的酒類銷售額達73億元,同比增長93.1%,其中白酒銷售占比48%。糖酒快訊網站總經理郭曉霜認為,由于品牌商的直接投入和線下渠道的信息協同,酒業電商正在逐步進入井噴期。
電商的火熱也蔓延到了今年3月在成都舉行的春季全國糖酒會,酒業互聯網大會首次登陸糖酒會,可容納近400人的會場不僅座無虛席,就連過道和空地上都站滿了人,充分顯示出業界對白酒“觸電”的極大興趣。
今年5月,中酒網與四川的1919酒類連鎖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分享各自在線上、線下市場的優勢,凡在1919可配送的地區,中酒網所銷售的商品交由1919配送,實現物流成本降低、物流效率提高;同時1919進駐中酒網APP平臺進行銷售,拓寬銷售面。
今年3月,手握4.25億元的新一輪融資成果,酒仙網宣布布局全國范圍的倉儲物流中心與“酒快到”業務,發力O2O。已經在6月正式上線的“酒快到”選擇了北京、上海、廣州等11個城市展開重點推廣。目前“酒快到”已經對這些城市的本地生活圈酒類商鋪資源進行了全面整合,包括當地的酒類專賣店、連鎖酒行及售賣酒類商品的便利店、超市等,計劃到年底時實現覆蓋全國2000多個縣市、20萬家酒類終端。
今年,郎酒要求經銷商停止向酒仙網、1919酒類連鎖供貨,否則按照規定扣除經銷商違約金。1919回應否認了郎酒關于傾銷的指責,并建議郎酒適當回收庫存、尊重市場規律。郎酒再次通過微博聲明,將維護授權經銷商的利益。
郎酒集團與1919的糾葛被認為是白酒業“新”“舊”渠道大戰的標志性事件。無獨有偶,去年酒仙網與茅臺達成戰略合作后,也在今年被茅臺的一份聲明排除在官方認可的網絡銷售渠道之外。
白酒廠家與電商的分分合合,呈現出新舊銷售渠道激烈的利益爭奪。當市場行情出現逆轉時,白酒廠家一方面希望維護沿襲已久、廣泛而堅固的經銷體系,一方面希望通過“試水”電商緩解銷售壓力、應對市場變局。
盡管對電商“又愛又恨”,白酒廠家最終還是出手穩住了經銷商。“酒廠最怕的就是經銷體系被擾亂,而且名酒的價格制定遵循一定規則,但電商往往需要打‘價格牌’,這是兩者的矛盾。”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楊成剛認為,市場體系一旦混亂,甚至可能引發產品退市,因此酒廠必定是希望維護好市場體系,如果酒企感覺到主流渠道不穩定、被擾亂,自然會調整市場策略。
楊成剛認為,盡管酒企看好電商前景紛紛“觸電”,但電商渠道對改善銷售的作用目前還不明顯。據統計,在連年增長的情況下,去年白酒線上銷售額仍然僅占酒類整體市場份額的1%,盡管不少業內人士都看好這一比例在未來幾年有望超過10%,但占據主導的仍是傳統經銷體系——專賣店、賣場、酒商等。
因此,酒類電商直接與廠家叫板仍然還缺少底氣,但其地位正飛速抬升。“傳統廠家不研究電商絕對是等死,但盲目介入也是找死。”瀘州老窖董事局主席謝明說。
電商能得到企業的青睞,更多是看優勢,看效果。能滿足消費者需求需要,滿足商家的需求,那一定會有生命力和發展前景。食品行業作為朝陽產業,為消費者提供放心食品商城,那一定會得到社會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