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白酒”遇冷
“勝景干黃”回購風波引發酒行業對“紙白酒”的擔憂
“紙白酒”,從一誕生就爭議不斷。前不久,由于酒品回購人湖南勝景干黃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并未向交易中心提交足額的回購保證金,多位通過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簡稱上海酒交所)購買勝景干黃酒品的投資者對能否如期實現回購表示擔心。雖然后來在輿論的壓力下問題得以解決,但“紙白酒”話題仍然引發了新一輪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事件:“勝景干黃”回購爽約風險
“紙白酒”是近年來的新興投資模式,業內比較權威的解釋是“將白酒當成股票去買賣,通過建設交易平臺,減少中間渠道,促使國內酒價透明化”。按照設計,“紙白酒”既能夠在線上通過終端進行虛擬交易,也能夠滿足線下實物交割的要求。
然而,該理財品種的發展之路頗為坎坷。經歷了2011年和2012年的短暫繁榮后,紙白酒持續下跌的消極態勢便一發不可收拾。尤其在前不久發生的“勝景干黃”品牌回購風波曝光后,行業中更是一片嘩然。
當時,根據上海酒交所發布的相關公告,“勝景干黃·珍藏精品”在其回購期(2014年10月21日至2014年10月29日)內可能發生的最大回購量為76183瓶。而截至10月20日,酒品回購人湖南勝景干黃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并未向上海酒交所提交足額的回購保證金。
然而此前的勝景干黃·珍藏精品申購公告顯示,該酒品于2013年11月25日開始發售,發售總量為99999壇,公開發售量為66190壇,發售價格為890元/壇(每壇的容量為2500ml),余下的33809壇則為定向配售,不參與本次發售的回購。
該申購公告中明確表示,如果該酒品掛牌交易首日起至2014年10月20日的期間內不能連續65個交易日收盤價達到或超過1030元/壇(合206元/500ml),則發售人在公告規定的回購期內按回購價1025元/壇(合205元/500ml)對參與回購的客戶履行回購義務,回購數量為參與回購的客戶在回購期內以回購價格賣出的數量。
影響:“紙白酒”整體交易慘淡
近日,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勝景干黃”品牌回購風波已經平息,但一提“紙白酒”,質疑聲仍接二連三。“紙白酒”泡沫終要破滅?酒交所模式何去何從?
“做紙白酒投資,自己喝的比較少,主要還是為了賺錢。”一位白酒經紀人透露,不管是什么理財方式,都是有風險的,紙白酒這種理財方式肯定也是有風險的,“投資收益不能保證,這就像股票一樣,它也有漲跌。”
以目前發行產品數最多的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為例,自從其修改了規則之后,共有10款產品發行將近一年。其中景芝、杜康、黃山頭等四家酒廠可以免回購;而詩仙太白、茅臺神州2013、勝景干黃2013等5款產品卻要被迫回購。
“此次事件是勝景干黃自身的問題。此前從未出現過發行方未提交回購保證金的情況。”上海酒交所董事長李雯峰表示。
分析:“紙白酒”因何泡沫破滅
進入深度調整期的白酒行業著實讓投資者陷入了“尷尬”。而自2013年年初開始,“紙白酒”投資帶來的風險隱患就開始逐漸顯現:隨著白酒現貨價格下跌,“紙白酒”的價格開始漲少跌多,交易疲軟。從上海酒交所的交易平臺顯示看,連續數日,也只有少數品牌出現新交易。
對此,一酒企負責人這樣呼吁:“白酒市場已經夠艱難了,就別再玩虛的了,認真把品質做好,把市場做好才是正事。”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白酒營銷專家指出,勝景干黃曾因財務問題在臨敲鐘一刻上市被否決,說明其資金鏈或并不寬裕。另外,干黃是一個區域性的小品類,其市場份額增長緩慢,市場容量小,品類銷售的局限性也限制了其價格的增長。
多位業內人士也表示,將產品類金融化避險效果有限,畢竟虛擬市場和實物市場密切關聯,酒企很難擺脫庫存和現金流的制約,且目前多個酒交所交易產品大量處于庫存狀態,一旦白酒市場不景氣的時間超過預期,“紙白酒”將給酒企和投資者帶來更多的麻煩。
而一位投資者卻這樣說,“紙白酒”投資同股票的差異還是很大的,股票是權益交易,而白酒理財產品是實物交易。“目前白酒理財產品交易活躍度之所以不高,還是由于投資者的參與度不夠,股票市場剛開始也是如此,這需要一個過程。”
“酒類交易所模式在歐美正成為一種成熟的酒品交易平臺,但在國內只能說剛剛起步,受到交易規則、傳統模式的影響,加上很多人對它的風險還不是很了解,也缺乏理性的風險防范機制和應對措施。”酒業營銷專家呂咸遜介紹說。(霍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