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剿”電商雷聲大雨點小
酒企“觸電”僅是時間問題
以互聯網思維來打理企業成為很多傳統行業都在做的功課。但是,在擁抱電商方面,酒企略顯被動。
白酒行業作為傳統行業,對經銷商的依賴性較強。雖然此次行業調整,給傳統經銷商帶來重創,但是從近兩年的調整來看,傳統渠道依然是白酒銷售的主渠道,而且這一市場地位在短期內是很難撼動的。
面對群起的電商及移動互聯網,酒企可以說是既愛又恨。“愛”是因為傳統銷售渠道受阻時,電商作為一條新的銷售渠道,對于處在寒冬中的酒企來說是必要的支撐,這也是酒仙網、中酒網等酒類電商網站崛起的原因之一。意識到電商的重要之后,酒企們也自建或以托管的方式紛紛成立自己的電商平臺。酒企對電商的“恨”則是因為電商們為爭奪江湖地位,低價傾銷擾亂了價格體系,且電商渠道給酒企帶來的利潤甚微。
11月6日,貴州茅臺曾發聲明撇清與四川1919、中酒網、購酒網、酒仙網四家酒類電商的關系,對外表示與上述四家電商無直接合作關系。
在今年雙十一,酒企和電商之間的“掐架”成為酒行業的一個標識符。其中,茅臺向四川工商局投訴在新三板上市的1919公司低價“傾銷”茅臺酒。
面對電商們的“價格戰”,五糧液、郎酒、劍南春和山西汾酒等也紛紛站出來“圍剿”電商,并明確自己的合作或者非合作的電商渠道。
酒企對電商亮劍的背后,主要是來自經銷商的壓力。畢竟目前酒類電商占據酒企銷售份額較小,傳統渠道依然是白酒銷售的主渠道。事件過去了月余,酒企與電商之間的“戰爭”仍無定論,這充分說明了酒企和電商之間的復雜關系。
茅臺投訴1919的背后,是擔心低價帶給公司的損失,以及低價使消費者價格預期發生變化,那樣對經銷商和廠家都沒有好處。而作為電商,它們低價傾銷也得不到實惠,可以說是虧本賺吆喝。電商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維護其江湖地位,因為電商吸引廣告客戶、消費者的主要手段是靠流量,而酒類電商不做促銷就沒有流量,沒有流量排名就會落后,江湖地位受到動搖,這就是酒類電商寧愿虧損也來做促銷的原因。
雖然酒企和酒類電商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但是,互聯網電商銷售增長趨勢已勢不可擋。
根據阿里巴巴集團公布的雙十一數據顯示,淘寶雙十一的交易額達到了191億元,同比增260%。而酒類電商在雙十一也收獲不小,酒仙網公布其在雙十一當日銷售額突破6000萬元,購酒網當日銷售額超過1200萬元,這些數字的背后正是消費者對電商平臺的認可。
事實上,擁抱移動互聯網,擁抱電商是各個傳統行業都必須正面面對的事情,白酒也一樣。盡管目前酒類電子商務占全行業的份額僅為1%,尚屬一個補充渠道,但卻有著較大的上升空間。因此,酒企和酒類電商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合作,而非排斥。如果將“線上和線下”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做好消費者體驗和互動,那么互聯網平臺將是酒企的一個新“蓄水池”。同樣,酒類電商要想分享千億級別的饕餮盛宴,其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對于它們來說,應該與酒企在產品研發等方面一起下功夫,開發一些定制產品,盡量較少對線下產品的沖擊,以實現酒企與電商的共贏。
“改革+轉型”是酒企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而酒企與電商之間的關系雖然十分的微妙,但是酒企“觸電”已成常態。不過,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誰能笑得美麗長久,這不僅要看產品的質量,還要看企業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