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行業或迎洗牌期
經過一系列宏觀政策調控以及消費環境變化, 釀酒行業徹底告別了高速增長時代。近日,中國酒業協會在京發布的《中國釀酒產業五年發展情況報告》顯示,隨著需求回落,企業利潤普遍降低,釀酒行業將不可避免迎來新一輪洗牌期。
《報告》顯示,當前我國酒類生產企業眾多,以白酒為例,目前我國白酒生產企業有2.1萬家,擁有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為8800余家,但規模以上的企業只有1498家。從全行業看,全國規模以上企業2602家中,大型企業占比僅為4.1%,大部分中小型企業處于銷售額、利潤雙低的局面。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表示,由于行業門檻過低造成的釀酒產業規模過于松散、重復建設、資源配置不合理等現象普遍存在,而無證經營的小型酒廠還給行業帶來了食品安全隱患。過去,由于行業處于高速發展期,企業掙錢容易,行業想要提高集中度很難?,F在隨著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企業間的擠壓式競爭會越來越明顯,而資本進入、并購加劇等因素,都將促使未來釀酒行業的集中度逐步提高。
與產業結構亟須調整相對應的是,隨著消費環境的變化,釀酒行業的產品結構也亟須順應消費趨勢進行創新變革。
“過去,由于多種因素影響,釀酒企業爭相追逐生產和銷售高端產品,我國酒類市場消費呈"倒金字塔”結構,這引發了產品結構的失衡。而行業現行的稅收政策,也加劇了這一現象的發生。”王延才如是說。
他進一步解釋稱,以白酒為例,目前我國對白酒征收從價稅和從量稅兩種稅。酒在出廠的時候會按照出廠價的20%來征收從價稅,同時還按照每500克征收0.5元的標準征收從量稅,這造成了低價位的白酒稅負相對較大。從而間接導致了大型酒企將目光瞄向了高端產品,不愿意生產和銷售低價位產品。
但這一發展模式隨著提倡節約、反對浪費等措施的出臺而遇到了困境,自2012年以來酒類市場銷售就開始出現量價齊跌的局面,酒企利潤下滑也成為常態,目前這一狀況仍沒有好轉跡象?!秷蟾妗凤@示,去年全國2602家規模以上釀酒生產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7.44%,為976.2億元;行業毛利率同比下降5.59%,為28.69%,;虧損企業327家,同比增加51家企業,虧損金額44.71億元,同比增長6.2%。
毋庸置疑,釀酒產業增速放緩、利潤空間被壓縮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常態。而隨著行業產量出現下滑、銷售額增速放緩、利潤增速出現負增長,則意味著釀酒產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這是釀酒產業沒有完全適應新消費需求,產品結構調整不到位造成的。”王延才分析說。
王延才建議,酒企應該依照不同的市場需求和消費群體,充分研究市場,完善產品線,發展高中低端產品。在充分摸清消費者偏好的基礎上,順應消費需求,調整口感、價格、內在品質,推出個性化產品。同時,摒棄過去賴以生存的靠團購、靠政商的發展模式,面向大眾消費群體才是良策。
在王延才看來,隨著人們消費理念越來越成熟,消費層次越來越豐富,酒類消費市場將更加細分。“我們的廠商必須重視消費需求呈現出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特征,重視產品品牌的辨識度和信譽度。在高端產品上,要尋找新消費場景和消費群體;在中端產品上,要樹立產品特性從而應對日益激烈的發展環境;在低端產品上要注重挖掘和積累忠實消費群體,從而逐步完善企業的產品結構。”(糖酒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