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佬眼中的渠道變革與商機
2016年,酒類行業調整已進入了第三年,中國酒類流通領域渠道整合也在急劇提速。電商、酒類連鎖、圈層營銷等新模式以革命者的姿態,摧毀傳統酒類流通多級代理、層層加價的“任督二脈”,渠道商們人心思變,但大多數人并不知路在何方。
新的一年,渠道將發生哪些新變化,其中蘊含著什么商機?記者采訪了深圳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國輝、浙江商源集團總裁朱躍明等大佬和智囊機構,聽其縱論渠道趨勢,暢談變革商機。
供應鏈生態圈是未來渠道整合的方向
作為中國供應鏈管理首家上市公司怡亞通董事長的周國輝,對渠道整合及變革有個人獨到的認識。他首先梳理了怡亞通作為渠道商的演進史:
第一個階段從1997年到2009年,這個階段為行業提供供應鏈服務,是行業服務型企業;第二個階段從2010年到2014年,開始進入分銷領域并建立平臺,成長為一個平臺型企業;從2015年開始,進入第三個階段,也就是建設供應鏈生態平臺,成為一個生態型企業。
按照周國輝的理解,生態型企業中,互聯網就起到一個類似生態圈的作用。物流系統、信息發布系統、支付系統、互動系統等這些系統共同構成了一個虛擬的生態圈。無論缺少哪個系統,這個生態圈就會失去平衡,從而崩潰。生態圈建成后,所有圈內企業將相互依存,共同發展。
為了實現打造生態型企業的目標,怡亞通確立了“3+5生態戰略”——“3”即線上宇商網(B2B)+云微店(和樂網的網上商店)+和樂網(B2C),“5”即線下分銷平臺+O2O金融+終端傳媒+零售服務平臺+增值服務。最后是要達成“業務全球化、平臺互聯網化、運營大數據化、服務智能化、管理精細化”的五個現代化建設目標。
商源需要再次歸零
浙江商源集團董事長朱躍明是食品、酒水流通領域的傳奇人物。他通過商源集團的“五次歸零”,闡述了對渠道變革的認識和理解。
從1994年成立到如今,商源共經歷了五次歸零,每一次歸零,都推動著商源邁向新的發展臺階。
1994—1998年,定位是產品經銷商,盈利模式是“低進高出”吃差價。
1998—2003年,定位是品牌運營商,依靠品牌運營“伊力特”白酒,獲取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2003—2009年,定位是渠道整合商,投入2個多億,在浙江省控股、參股了20多家區域經銷商。
2009—2012年,定位是服務型平臺,不賺取差價,依靠平臺服務盈利。
2013—目前,朱躍明給商源的定位是再次歸零,做供應鏈平臺服務和價值鏈整合體現價值。
朱躍明以商源案例說明,渠道變革勢不可擋。而當趨勢來臨,只有順應趨勢,甚至“刮毒療傷”,才能“斷臂求生”。他舉例:2008年—2012年,名酒漲價購銷兩旺,一噸茅臺利潤可以達到200萬元,這時他的平臺理論也受到了很多員工的質疑。但是現在回過頭看,如果沒有當時的變革,商源就不能達到今天的高度。
對于未來,朱躍明提出未來商源要以互聯網+工具,整合公司的渠道運營、品牌運營、互聯網運營,按照專業化、資本化、證券化方向,打造酒類流通領域的生態圈,才能真正體現渠道商的價值。
不互聯 難生存
浙江百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惠中對2016年的渠道變革的看法是,目前流通領域的競爭,已經不是單純的價格、品牌等競爭。而是上升到供應鏈系統對系統的競爭,流通企業必須把握好上游廠家資源、下游分銷網絡、終端客戶、內部團隊管理、服務和促銷等各個環節,才有可能獲勝。而在目前互聯網大潮撲面而來的趨勢下,不采用互聯網+工具和思維對傳統流通環節進行改造,就極易被淘汰。
他指出,2016年公司一方面學習蘇寧“線下交易線上化”,大力開展線上業務,向互聯網企業轉型。另一方面,不斷調整產品結構,砍掉數量多但銷量小的產品,將資源向大單品類產品傾斜。
從單打獨斗到聯合艦隊
2015年,寧波駿隆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選擇了和怡亞通合作??偨浝硇車1硎?,合作以前,公司是寧波當地縣級酒水市場強勢經銷商,代理區域前三的品牌,年銷售額過億。“雖然企業發展很好,但是縣級代理商受區域限制,很難有大的發展。而且僅僅只做酒水,品類難以擴張,公司發展遇到了瓶頸”熊國海說。
和怡亞通合作后,公司由一家代理商公司向供應鏈管理公司過渡。熊國海表示“在品類上由只做酒水向日化、家電、酒水、食品全品類擴張;在資金領域,怡亞通還能夠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打通了經銷商的資金瓶頸”。他表示,公司在由酒水經銷商朝供應鏈公司轉型后,2年內向10億的銷售規模躍進。
渠道變革 給經銷商的三點建議
浙江省商務研究院院長張漢東是渠道整合領域的專家,他給經銷商提出了三點建議。
1選擇“莊家”,也就是選對合作伙伴很重要。
2做供應鏈公司,并非生產、營銷、品牌自己每個環節都要做。而是選擇自己能力最強的環節做,這就要求企業要有資源整合的能力。
3既然生態圈的競爭已經不是單一的競爭,那么企業自身的團隊和合作隊友也是成敗的關鍵。很多企業失敗,是因為“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朱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