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每一個酒種的氣質或者形象,用一個核心關鍵詞來表述。那么,啤酒可以用“激情”,葡萄酒和洋酒可以用“高雅”。對于每一個酒種來說,這其實起到了定位的作用,在消費者的心智中占據位置。那么,白酒形象的關鍵詞是什么?用流行的話講,中國白酒的氣質在哪里?白酒在消費者心智中的定位在哪里?
要給古老的中國白酒找到一個能夠代表其氣質和形象的定位關鍵詞,需要系統的論證。我們需要回答三方面的問題:第一,白酒形象為什么需要關鍵詞?第二,白酒形象的關鍵詞是什么?第三,這個關鍵詞能為白酒帶來什么?
白酒形象為什么需要“關鍵詞”?
據統計,在中國只有38%的具有飲酒習慣的人群中,只有14%的年輕人第一選擇會是白酒。此外,在年齡層面,白酒的消費者結構,已然偏離大眾性快消飲品的消費者結構規律。說明白酒存在消費斷層的危險。
年輕人為什么不喝白酒?除了口感上的因素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形象,白酒的形象存在問題。
父輩劃拳猜枚酒氣熏天的樣子,在一部分年輕人的記憶里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對于平時白酒干杯拼酒的場景,也司空見慣。相比而言,葡萄酒和洋酒在年輕消費者心中卻擁有很好的形象感,莊園、美景、美女、紳士是在人們在提到葡萄酒和洋酒的時候,許多人都會聯想到的詞匯。這也是為什么葡萄酒和洋酒文化愛好者不斷涌現的原因。
所以白酒需要重塑形象,進行再定位。
而對于現在白酒形象或者氣質的表述,大都含糊不清,有些論述認為白酒的氣質或者形象是多元化的,認為中國白酒的氣質就是中國人的氣質。這樣一來,白酒形象的塑造沒有發力點,沒有圍繞的中心點,沒有明確的聚焦,也就失去價值,所以對于白酒形象的改善,我們需要一個能夠代表白酒整體氣質的“關鍵詞”,并圍繞這個主要的“關鍵詞”,由點到面去改善。
白酒形象的關鍵詞是什么?
那么,中國白酒形象或者氣質的關鍵詞是什么?因為形象或者氣質是以文化作為背書,需要放在千百年的白酒文化,乃至中國文化的積淀中去查找,從消費者的已有的潛在心智中去占位。
中國百姓主要的文化思想,分為兩類,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而兩個思想派中的代表人物分別提出過“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以及“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莊子)。二者均表達出一種大氣的情懷和境界。
此外,翻閱白酒歷史會發現,中國有李白,斗酒詩百篇,其中《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表達大氣。中國有蘇軾,其《密州出獵》,“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體現大氣。中國有劉伶,其《酒德頌》,“以天地為一朝,以萬期為須臾,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彰顯大氣。這樣的例子在中國文化和白酒文化之中如細數繁星。
此外,酒作為一種附有精神和物質雙重屬性的物質,其物質性本身就具有讓人忘憂、解憂,體味大氣和任達的功能,以“大氣”作為白酒的形象背書,正好將酒的物質和精神功能相連通,所以,白酒可以用“大氣”作為白酒形象和氣質的關鍵詞,在消費者心中定位。
這個關鍵詞能為白酒帶來什么?
中國白酒以“大氣”作為其形象或者氣質的關鍵詞,能為白酒這個品類帶來什么?
首先,相比于啤酒的“激情”和葡萄酒、洋酒的“高雅”,白酒的“大氣”,在酒品形象方面具有價值點,進行差異化競爭。此外,“大氣”的文化在中國的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在任何的消費場合都適用,無論是在商務場合,還是個人場合,無論在成功得意的情景,還是失敗失意的情景,都具有穿透力,引起消費者共鳴,能夠觸動消費者的內心。
其次,對于年輕消費群體而言,隨著年齡積累和經歷人生的起起伏伏,成熟過后,將會從激情澎湃,回歸于穩重大氣,將會從追求外在,回歸到聚焦內心,所以,白酒的形象以“大氣”作為關鍵詞,將會迎合那時消費者的內心需求,白酒“大氣”的形象,將會對年輕消費群體起到“截獲”的效果,有利于白酒消費群體的不斷補充和更新。
可惜的是,現如今還沒有一家白酒企業,真正主打這一文化主題,進行這種定位,真若如此,這將是對白酒行業的一大貢獻,極大提高企業的品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