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優勢打造白酒產業鏈平臺
宜賓白酒有著上千年的歷史積淀,是中國白酒之都。白酒業是宜賓“一號產業”,全國70%以上的白酒企業都與宜賓緊密相連。
新建的“中國酒倉”位于宜賓臨港開發區,主要涵蓋質檢服務、倉儲服務、金融服務、原酒中心、定制體驗中心五大板塊,按照業務綜合化、商品金融化、產業集群化、交易數據化發展思路,實現從原糧種植和采購、釀造、儲存、灌裝包裝、物流、金融、文化旅游、營銷與銷售的完整融合和耦合式發展,是宜賓率先建起白酒全產業鏈創新整合平臺。
占地面積478畝,總投資6.1億元的“中國酒倉”,建成后可儲存總量11.5萬噸左右的原酒和成品酒。
據介紹,“中國酒倉”從平臺搭建、資源整合、金融創新等方面將與臨港開發區產業發展相結合,著力打造白酒產業綜合服務基地、中國白酒產業金融示范項目,加快推動宜賓酒業生產發展集群化、品牌化,共同促進酒企、金融機構創新升級和臨港開發區產業發展。
八大標準提升白酒產業發展
2014年,中國酒業協會和宜賓市政府簽訂了《宜賓白酒產業創新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在“十三五”期間把宜賓建設成“國家白酒基地”、中國白酒“出口轉型升級示范基地”、中國白酒“質量保證示范基地”,把“中國白酒之都”——宜賓打造成區域性國際知名品牌。
在宜賓,各類中小酒企數百家,每個企業的標準不統一,導致市場認可也參差不齊。如何創新驅動產品轉型升級,讓宜賓白酒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牢牢占據行業發展的制高點?建成后的“中國酒倉”,將統一八大標準,集中為白酒企業服務:一是通過原材料質量溯源體系,實施嚴格的源頭質量管控,實現原材料采購標準化;二是通過多糧濃香型固態發酵的全覆蓋,實現釀酒工藝的標準化;三是全過程質量監控,實現收儲質量的標準化;四是細分市場,酒類分級,實現定制酒的標準化;五是專業團隊“一站式”對接,實現服務體系的標準化;六是統一運營、統一營銷、統一維護,實現品牌的標準化;七是銀企合作,推動倉單質押標準化;八是建設大數據中心,聯合四川酒交所平臺,實現白酒線上產品標準化。
打造中國白酒金融示范中心
隨著全球經濟的下行,生產型企業面臨資金回籠周期長的壓力,作為白酒生產企業尤為突出,“酒廠從采購糧食,到成品酒進入市場,周期大約在三年左右,假如市場拖延回款,企業再生產就舉步維艱!”宜賓市某酒企負責人王銳深有感觸,“小酒企找銀行貸款,做質押的酒是特殊商品,既需要銀行找倉儲中心,又需要核定酒的質量,所以銀行一般不太愿意與小酒企合作。”
建成后的“中國酒倉”將通過平臺優勢和實體優勢,以標準化倉單的運作為切入點,建立平臺交易酒體系,創新實現酒業資源資本化、酒業資產資本化、酒業知識產權資本化、酒業未來價值資本化的全新產業金融道路。“中國酒倉”將創新整合宜賓酒類資源,推動白酒產業生態圈價值重塑,將宜賓打造成為全球白酒金融示范中心。
“今后銀行對倉儲在‘中國酒倉’的酒進行價值評估,就按照統一標準執行,減少了銀企雙方的工作成本,破解了中小酒企融資難的問題。”宜賓市某商業銀行負責人說道。
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劉秀華表示,“中國酒倉”的建成將促成白酒行業從原料、生產、包裝、質檢、銷售、融資的全產業鏈整合,能加速宜賓白酒產業集群化進程和生產服務基地集聚效應的形成,驅動釀酒工業集約化發展,全面提升宜賓白酒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人民網 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