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多家啤酒生產商的業績均差強人意,都說在天氣和經濟夾擊下今年中國市場啤酒生產難做。嘉士伯要如何穩住中國的大盤?請看小食代發回的報道。
經濟疲軟天氣差
在業績會議上,嘉士伯首席執行官郝瀚思(Cees 't Hart)說,期內亞洲業務繼續增長,不過銷量受到了市場最新形勢以及中國關閉工廠的影響而告跌。
他說,中國啤酒市場疲軟,不過亞洲市場有機收入依然實現了4%的增幅,營業利潤率的有機增長也達到了6%。這主要是因為在亞洲,公司的地方品牌不斷高端化,國際高端品牌特別是樂堡品牌也在拉動業績,最后是在華東去掉了一些低價產品的產能。
郝瀚思估計,期內中國啤酒行業整體有6%的銷量下降,這主要受到了疲軟的經濟、社會經濟變遷和不利天氣的影響。
“嘉士伯加速了對網絡的優化項目,關閉了11家工廠,其他的一些關閉行動也正在評估之中。”他說,受到大眾化啤酒市場下降以及在華東地區關廠的影響,嘉士伯在華銷量錄得8%的降幅。
他說,在華經營的4個重要省份中的多數地區,以及在高端啤酒區間,嘉士伯均取得了份額的增長。但是,這被非核心省份的經濟型品牌的銷售下降所抵消。在那些地區,嘉士伯同樣也采取了對不盈利的工廠進行關閉的措施。
“隨著嘉士伯繼續高端化,公司對于在中國市場能抓住提高價值的機會保持樂觀態度。”他說,特別是考慮到中產階層對于國際高端啤酒的消費在增長。“在樂堡的帶來下,我們在中國的長期收入得到保障,它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國際啤酒品牌,規模是排名第三的競爭對手的兩倍。”
此外他表示,嘉士伯的超高端產品銷售也錄得超過了50%的增長,這主要歸功于凱旋啤酒。
有分析師追問關閉11家工廠的詳情。對此,郝瀚思說這是過去兩年內陸續發生的,其中一季度的關廠數目為3家。“我們正處于相關項目的尾聲,但是我們也還在評估其他工廠在未來的可能性。”
大刀闊斧推兩大項目
事實上,嘉士伯并非只對中國作出大刀闊斧的改革:它在全球推廣Funding the Journey和SAIL’22兩大項目,內容包括產品結構梳理、減員節流等計劃。
對于SAIL'22項目,出席分析師會議的另一位嘉士伯負責人表示,該項目在公司內部收到了積極的反饋,全球60名管理層一起參與訂立了方案。“我們目前正積極實施這個戰略,并確立了相關的工作流程,成立專門的團隊推動每一個工作重點前進。”
談到Funding the Journey這個項目,上述高層指進展良好。該項目覆蓋了4個關鍵領域,包括價值管理、供應鏈、營運開支和減員增效。
他說,在價值管理上,嘉士伯的方法是找到一個市場份額與利潤之間的最佳平衡。通過制訂一系列的工具和測量指標,嘉士伯形成了一個更具盈利性的品牌、銷售渠道、包裝規格和銷售活動的組合。這個工作的進展反映在上半年的業績上,當期嘉士伯全球錄得5%價格組合增長,有機利潤率也有50個基點的改善。
至于在減員增效上,在2015年底的基礎上今年以來嘉士伯又采取了一些行動。
該高層表示,今年來嘉士伯已經在中國關閉了6個工廠。在英國,嘉士伯繼續進行重組。此外,公司還出售了丹麥麥芽集團,以及位于越南南部的頭頓啤酒(注:買方是喜力),在中國全資收購烏蘇啤酒資產,又在馬拉維出售了股份。
“我們預計今年將可以實現約四分之一的15億-20億丹麥克朗(1丹麥克朗折合人民幣約1元)的利潤。”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