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論壇由中國酒業協會文化委員會主辦,陜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華山論劍西鳳酒品牌運營公司承辦。
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肖云儒、李剛,著名白酒專家季克良、沈怡方、高月明、栗永清、賴登燡、白希智,及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琦、陜西酒業協會會長何釗、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貴州國臺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閆希軍、陜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秦本平、副董事長賈智勇、華山論劍西鳳酒品牌運營公司董事長董小軍等各級領導,陜西省文聯、作協相關領導,及媒體代表近2000人參加了此盛會。
論壇中,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金柱致開幕詞,中酒協常務副理事長王琦進行了主題發言,他強調:中國白酒源遠流長,傳承創新,溢彩流光。
弘揚白酒文化,提升白酒品質,是利在當下、功在長遠的責任之舉,也是我們舉辦本次論壇的宗旨。
酒業的品質創新需要文化的支撐,酒業的營銷創新需要文化的支撐,酒業發展的未來要依靠文化的導向和牽引,我們的文化視野必須向前看,向外看,讓自己更加豐富,更具國際風范,讓各國消費者感受中華酒文化的魅力。
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先生以《精神品級是酒文化的生命》為題,為當今白酒品牌發展提出四點意見:
建議一、科學化。中國白酒這么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走文化的路子是非常值得敬仰的,但在走文化的這條路上犯了一條致命的錯誤,容易借助文化說大話,說空話,說壓倒同行的話。我們要賦予科學性和務實性。
建議二、人格化。白酒說到底,都是與人聯系在一起的,造酒人、賣酒人以及喝酒人等,都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所以我們要對酒賦予人的符號,讓中國白酒有人格魅力,給予它人格化。
建議三、生態化。中國白酒能延續幾千年的文化旅程,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白酒與中國的生態環境、大好河山以及人文情懷等聯系在一起,這也是中國白酒能走出中國,暢銷國外的一個重要原因。
所以我們要賦予中國白酒生態化,給予它最大的生態秘密,讓它和中國的生態環境,大好河山,人文情懷等緊密結合在一起。
建議四、美學化。白酒是一種藝術的東西,我們白酒業在定位和設計中國白酒文化的時候,要用文學的眼光賦予它精神和靈魂,賦予它美麗的東西。千萬不要用文化的眼光給他假大空的東西,用大話的形式給它虛無縹緲的感覺。
在演講最后,余秋雨表示:“很早我有個決心,45歲以后不做官,我做到了;50歲以后不接受采訪,60歲以后基本不上電視,我認為70歲以后就不演講,什么時候70歲,3天以后是我的生日。所以今天的演講很可能是我最后一個演講,而今天我等于參加了以酒為主題的一個生日盛宴。”
中國西部文化理論開創者肖云儒先生作了題為《品質經濟的文化斷想》的主題演講,從品質制造、品質消費、品質資源、品質思維各方面解讀了什么是“品質中國”。
肖云儒先生強調,“品質”這兩個字應該倒過來念,先有“質”再有“品”,質就是一個產品的內部的硬質量,硬實力。像品質就是內部的硬實力和外在進入市場以后軟實力的結合。
一個是物態的品質,一個是神態的品質,鍛造高質地的酒需要工匠精神,但是提升高質量品味的酒需要文化注入,有了品質以后,我們進入品味進入市場,被市場廣泛認可之后,而且年深日久,沉淀為品牌的固定的印象,這就形成了品牌。
文化學者李剛在主題演講中表示,“陜西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陜西也是酒的起源、故鄉,陜西的釀酒技術也影響到了其他地區,如今的很多耳熟能詳的白酒都深受陜西釀酒技術的影響,陜西文化是多種文化的集合,陜西的酒也融合了三秦大地的三川氣象,既有關中的耿直,又有陜北的粗獷,更有陜南的婉約,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文化、經濟、釀造技術的綜合。”
隨后,季克良、沈怡方、高月明等白酒專家、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閆希軍也圍繞著文化與品質分別發表了演講,并發布了華山論劍西鳳酒的鑒評結果。
他們引人深思的精辟觀點、富有哲理的精彩語言,博得現場掌聲陣陣,高潮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