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行業當中,不僅僅是劍南春、五糧液,眾多其他名酒,如茅臺、洋河、瀘州老窖等都在進行國際化,在國際上頻頻亮相,將中國文化和白酒展現給國際友人,傳遞給全世界。那么,國際化究竟有何魅力,使得白酒企業不惜花費巨資也要在國際上有所動作,消費培育階段白酒國際化該如何深化進行?
八仙過海,酒企國際化各顯神通
白酒與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等并稱世界六大蒸餾酒,就今年2月在倫敦發布的“2018世界最具價值品牌500強”排行榜而言,以茅臺、五糧液、洋河為代表的中國白酒已經具備比肩威士忌等世界名酒的價值基因。然而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白酒商品累計出口總額4.69億美元,占全球白酒銷售收入的0.5%;累計出口白酒數量1.61萬千升,占全球白酒總產量的0.12%,可以說白酒銷量幾乎全在國內。
由此可見,白酒國際化的成果并不十分明顯,或者說還有這巨大的提升空間。就在近幾年,名酒企業紛紛走出去,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更多的白酒企業都向著國際化進發。
'
'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各大名酒企業在國際化的進程當中,最為常用的方法有三種。其一,是借助其他平臺進行亮相,如劍南春熱衷的冠名活動;其二是酒企聯合其他方面共同舉辦活動,如瀘州老窖“讓世界品味中國”系列活動;其三就是建立分公司,強化和完善在當地的營銷網絡。
任重道遠:酒企國際化尚處消費培育階段
這兩年來,不僅僅是名優白酒企業在布局國際化,很多的中型白酒企業也在進行國際化的準備,或者已經有了相應的動作??梢哉f“國際化”已經成了白酒行業的一大熱點與特點。但是通過上文的總結可以看出,不管是贊助活動、企業自身舉辦活動還是在外設立分公司,這些都需要高額的投入。
一酒企人士曾表示,在國外舉辦一場大型活動花費十分巨大。因為是國際化,要有時尚感,因此在場地、人員、餐食、酒水、布景等方面都有著細致的要求,往往一場活動下來動輒數百萬。
同時,海關總署信息中心大數據應用與產品創新部總監黃勝輝曾表示,我國是世界蒸餾酒第一大生產和消費國,但在國際市場上占有壟斷地位的還是歐洲烈性酒,中國白酒的市場份額還非常有限。
此外,有業內人士分析,國內一線酒企國際化外拓看起來很熱鬧,但實際上,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還是一直依賴海外華人社群展開。由于產品食品標準、飲用習慣、文化習俗等阻力,中國白酒并沒有進入世界主流烈酒的消費市場。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的白酒國際化正處于消費培育階段,依然仍重道遠,在這一階段企業的投入和顯性回報不成比例是正常的。
同時,對于白酒國際化表面的成績不大,有酒業人士表示,就目前而言,白酒國際化仍然出于起步和加速階段,絕大多數白酒企業的確在“賠錢”。雖然是“賠錢”,但是也有著兩大成果,一是白酒在國際市場上的消費者認知度逐步提升,另一方面在國際上的動作可以作為企業在國內宣傳的素材,增強品牌在國內的知名度。
白酒國際化有何魅力,如何深入破局?
針對白酒國際化的原因,專家分析認為主要有亮點,一方面是是來自于市場銷售的壓力,另一方面是來自于政策的支持。
在市場銷售方面,雖然近兩年我國白酒行業發展態勢良好,但是有酒業專家表示,目前白酒行業的發展已進入一個“新常態”,即我國城鎮居民的酒類產品消費量已達到高點,農村居民消費量目前是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未來白酒行業的整體消費總量將會趨于穩定,增長速度將會自然回落。
而白酒行業也看到了這一點,一直都在尋找新的增長點,年輕化、定制酒、網絡爆品等等,可以說這些新的嘗試都是為了開拓新市場。然而面對一個已經成熟穩定的市場,長久的高增長或不可期,于此,向外拓展,走向國際就成了自然也是必然之選。
企業有了內在的動力,在此時相關部門也做好了外部政策的配合和支持。一直以來,政府都鼓勵企業走出去,對于出口也有一些列的稅收和政策方面的優惠。特別是近兩年“一帶一路”規劃提出之后,更是給白酒企業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至于白酒的國際化該如何進行,這就有賴于各企業自身的探索,和專家們的建言獻策。
現在白酒走向國際市場,依然存在著短板,有營銷專家表示,四個問題導致中國白酒國際化之路不暢:一是國外缺乏白酒標準;二是白酒沒有批量進入國外流通市場;三是白酒缺乏海外認知度;四是中國的白酒文化在國外消費者心目中概念不明確。
同時,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表示,中國白酒國際化仍停留在感性層面,在國際化過程當中缺少對國外消費市場的理性和深度分析。
對此,在白酒專家、茅臺集團名譽董事長季克良看來,白酒國際化需要解決好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消費習慣問題,不能照搬國內的經驗,要滿足國外消費者的需求;二是加強國際市場的宣傳包括宣傳內容和力度,把白酒的品質優勢轉化為世界品牌優勢;三是選擇優質的經銷商,他們必須要對白酒文化和中外文化有很深的了解。
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也曾表示,中國的白酒要真正的走出去,需要做好三件事情。首先是弄清政策法律問題;其次是技術標準體系要跟國際進行接軌;再次,中國的白酒要走出去,必須與當地的文化進行融合。(糖酒快訊 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