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谷酒 家鄉味
飲美酒,思故鄉
核心提示
我的故鄉在鄂西北一個小山城,那里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偶有客來便殺雞擺酒一盡地主之誼。有時和山頂耕作的農人攀談,到了傍晚,主人家便要留客吃飯,拿出自己釀造的苞谷酒待客。
主人先干一碗,然后亮出碗底,再給客斟上,非要與客一醉方休不可,那份熱情與豪爽我至今難忘。有時回憶起這段往事,還能依稀嗅到苞谷酒的香氣。
那酒便是我們家鄉的苞谷酒。苞谷,就是玉米。多年前的鄉村里,幾乎家家釀酒。每年苞谷豐收時節,曬谷場上都堆滿了金燦燦的苞谷。釀造苞谷酒,先要建造一個煮酒的灶,準備一個大木桶,將苞谷煮好之后加酒曲,放入發酵池中密封發酵,再已復雜的蒸餾工藝釀制而成。釀造100斤的酒,需要300斤苞谷做原料。
好的苞谷酒酒體清亮,酒味醇厚,雖然入口較烈,但是喝了不上頭也不口干。好像家鄉的人一樣,即便性子急躁些,脾氣剛烈些,但是內心絕對忠厚淳樸,與人為善。村人即使偶爾鬧了矛盾,一盤豬頭肉,幾碟花生米,還有一大壺苞谷酒,在推杯換盞中,大醉的漢子們相視一笑,便不再生氣了。
苞谷酒在老家歷史悠久,有位本土作家寫的舞臺劇《荊山楚源》中就有一首歌謠:“喝上一口苞谷酒啊,敢于天地揮鐵錘?!奔亦l地處鄂西北山區,海拔較高,冬日多寒冷。勤勞聰慧的先祖們為了驅寒取暖,發明了釀酒之法,給子孫們留下了享用不盡的財富。一杯苞谷酒下肚,男人的豪情便會在隆冬復蘇。
隆冬時節,一家人圍著火塘盤腿而坐,在熊熊火焰映照下,女人的臉艷若桃花。有時候,男人會惡作劇般地用筷頭蘸一點酒喂到孩子的嘴里,一邊看著孩子辣得直撇嘴,一邊開心地哈哈大笑。笑聲飄出了高山的小屋,飄過了崇山峻嶺,飄得很遠很遠。
沒有什么可以替代家鄉的老酒,因為那老酒的滋味叫做鄉愁。(楊雷)